林小芬 发表于 2020-9-30 10:40:09

信了这些,我变脑瘫 (网摘)

中央开展信访事项异地抽调督查人员督办!信访人的好消息来了!

   “人无难事不上访”,实践中绝大多数信访事项与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桩桩件件都反映着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然而,现实中群众为反映问题、解决矛盾“跑断腿”的一些现象仍然存在,特别是当该问题涉及多个部门时,更是容易出现相互推诿、“踢皮球”的问题。

    对此,党中央、国务院都在积极想办法解决新访难问题。

   一是中央开展信访事项异地抽调督查人员督办,切实解决群众投诉谁还是谁来出面回答问题的局面。

   二是在全国信访系统探索推广新办法,让群众最多访一次。
   比如,从今年5月15日起,国家信访局会同相关部委组成5个督查组,对涉及天津、吉林、江苏、浙江、贵州5省市的33件信访事项开展实地督查,上述场景在每组督查过程中不断上演。跟群众座谈和了解后往往会发现一些政府没有介绍全面的情况,督查组可以针对群众诉求和反映的问题再回头验证,通过几个来回碰撞,就可以把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基本梳理清楚,也能把症结找准。

   对于被督查的地方政府来说,面对国家层面派出的督查组,他们也背负巨大压力。地方政府在与督查组对接过程中不敢马虎,一定程度上还有些忐忑不安,生怕哪些工作不到位,达不到督查组的要求。从督查组的任务来说,就是要紧紧围绕解决突出问题矛盾,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来开展,这也是检验地方工作做没做到位的基本标准。

   如果督查事项中有损害群众合法权益的,或者对群众合理诉求没有及时回应的,督查组会毫不留情地要求地方政府整改到位。举个例子:位于天津市河西区的小海地小二楼拆迁改造片区,建造于上世纪80年代,房屋结构简易,配套设施不完善,居民生活非常不便。为了从根本上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天津市委、市政府将小二楼的拆迁改造列入2009年的重点工作项目。

   这是一项惠民工程,2009年10月7日,正式启动拆迁,共涉8700户居民,拆迁历时8年,直到2017年6月底才拆迁完毕。任某某一家三口就在这8700户居民中,令他们没想到的是,回迁项目在拆迁过程中出现内部矛盾,导致原定于2012年10月回迁的承诺无法兑现。为此,政府决定,用临近河西区的津南区房屋进行就近安置。

   然而,由于开发建设单位的相关手续没有准备齐全,房屋产权证一直无法办理。同时,跨区安置和机构改革又给产权证办理带来较大的困难和复杂性。就在等待办理房产证的时间里,任某某身患癌症。为了治病,他们想卖自己的回迁房,但没有房产证成为了最大障碍。无奈只好卖掉了孩子的房子。

   2018年11月,任某某向国家信访局网上投诉,转到地方后,由于涉及多个部门,协调不顺畅,一直没有解决。这一次,这起事项被列入信访事项实地督查的30余件事项之一。

   5月15日起,按照统一部署,国家信访局会同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组成5个督查组,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新闻媒体记者,对涉及天津、吉林、江苏、浙江、贵州5省市的33件信访事项开展为期一周的实地督查。

   针对问题较为集中的省份,选取至今仍未解决的突出问题,以及存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现象,损害群众利益的典型问题进行督查。

   5个督查组中,国家信访局抽调了18人,其中,司局级干部5人,担任组长、副组长,处科级干部13人。

   此次天津组的督查事项主要集中于房产证办理、房屋拆迁安置、土地流转、土地征收补偿等问题,大都是历史形成的老大难积案,大部分属于好事没有办好的情况。由于每组的督查时间有限,督查组需要尽可能快而全面地掌握每个事项的症结,忙碌的工作节奏必不可少。

   督查组在出发前,对督查事项进行了认真研究,分析产生问题的症结,查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和切入点。督查中,督查组重视与地方有关部门的沟通。湖北省信访局二级巡视员王敏是信访工作督查战线上的“老手”,此次作为外省人员参与天津组督查并担任副组长,他感受到国家信访局对此次督查工作安排上的远见和周到。

   在督查工作中,中央派赴的督查组、地方政府和信访人形成了微妙的三方关系。

   约见信访人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能够充分验证政府方面介绍的情况完整不完整、准确不准确、有没有保留。5月20日上午,坐在天津市河西区信访局接待室里的任某某夫妇的心情是五味杂陈的。一方面,拆迁时政府向他们承诺2年左右回迁并办理产权证,但一直未兑现,另一方面,坐在他们对面的来自国家层面派赴的督查人员持续关怀,又让他们充满希望。

   任某从没想到过有一天可以与中央派赴的督查人员直接对话,这让他感受到政府的关怀和办事的决心。从实际督查中不难看出,一旦信访人与督查组直接对话,信访人往往更容易对督查组表示信赖。因为督查组站在第三方的角度全盘审视问题,让信访人感到安心。

   “从不同省份抽调督查工作人员,开展联合督查,有利于互相借鉴和学习,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也是一种实战的演习和拉练,展示我们督查工作的风貌和真实的水平。”

   王敏谈及了跨省督查的优势。“从外省抽调力量到天津市来督办,对于我们来说,是人地生疏的,我们跟当地各个层级的政府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可以没有任何包袱,放开手脚进行督办,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同时进一步提高我们督查工作的权威和效率。”

   王敏说。例如,以王敏督办的天津市河东区仉某某等人信访事项为例,该信访人反映盛东家园北园存在无法办理产权证,导致户口不能迁入等问题。督查组督查后发现,由于盛东家园北园在未取得相关手续的情况下即行开工建设并投入使用,超规模建设了经营性公建,该小区部分住宅及公建因规划详规调整、逾期未建设等问题,造成已建成的住宅无法办理产权证。

   除了信访人反映的问题外,王敏在实地走访过程中还发现,该小区路面基本裸露在外,风一吹便灰尘四起,给居民生活造成不便。“可以说几乎每个督查的事项都遇到了需要严肃指出的问题。”

   以上述仉某某等人信访事项为例,地方政府在经济适用房的开发建设中存在的未批先建等问题,都是需要在后续工作中深刻吸取教训的。在督查纪律上,国家信访局在行前做出了明确且严格的要求。比如,督查组到所督查省份后,不召开多部门参加的工作对接会,由组长向被督查省份信访部门负责同志介绍实地督查任务、方式方法和相关要求。

   实地督查期间,省里陪同人员不超过2人,市县不安排陪同人员。说过了异地抽调人员督查情况,再说说让群众“最多跑一次”的动态——信访工作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如何减轻群众“访累”,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从国家信访局到各地方的信访部门,都陆续探索推出了多项改革举措,力争让群众信访一次就能解决问题。

   举个例子,浙江宁波镇海区的小张最近遇到了件糟心事:自己在公司辛辛苦苦工作,结果公司不仅拖欠工资,还拒绝支付加班费和报销款。“像类似情况,以前需要到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公司拖欠工资,到劳动争议仲裁院申请公司支付加班费,再到法院起诉公司支付报销款。”

   小张了解到流程如此复杂后直摇头。可是,当小张日前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到镇海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寻求帮助时,却发现只要到这里的劳动仲裁区投诉,就能同时得到仲裁、监察、法律援助、法院联合调处。小张的诉求很快就得到了妥善处理。

   “有了‘一站式’服务,群众就不必多头跑、反复跑。”镇海区信访局办公室主任肖锋说,小张的难题之所以解决得如此顺利,是因为镇海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整合了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劳动争议仲裁院、人民调解组织、区人民法院派出庭和司法律师援助站等相关单位力量,让群众“最多跑一地”,即可实现“接待、调解、受理、处理、结案”全过程办理。

   这个中心在当地被称为“信访超市”,而劳动争议解决只是这里职能的一部分。记者在“信访超市”看到,这里设有30多个开放式接访窗口,其内有20多个部门采取“重点部门集中常驻、一般部门轮换入驻、涉事部门随叫随到”三种形式现场办公。每当群众有矛盾、有诉求来访,就有导访员引导到相应窗口。

   据介绍,“信访超市”改变了以往信访部门接待后再派单、分流的工作模式,实行事权单位统一进驻,自动分流,群众与职能部门面对面会商,涉及多个部门的第一时间联调联办,省去中间环节,提高化解效率。

   “‘信访超市’打破了部门之间的空间阻隔和职责壁垒”。日前,国家信访局机关在办理群众来信、接待群众来访和办理群众网上投诉工作中推行了让群众“最多访一次”工作机制。

   从今年5月1日开始,国家信访局对登记的全系统初次申诉求决、意见建议类信访事项(不含匿名),进一步压实首办责任,推动有权处理机关依法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最大限度减轻群众“访累”,让群众满意。

   5月21日,国家投诉受理办公室收到山东省济宁市郭某提交的网上信访事项,反映2015年他从河南一高校毕业后,学校以机要形式将他的档案邮寄到济宁市人社局。但济宁市人社局一直没有收到,档案“失踪”4年。

   最近,他考取了硕士研究生,急需找回原始档案,希望帮助解决。鉴于信访人反映的问题涉及山东、河南两省,国家投诉受理办公室工作人员当日即将该信访事项分别转送至山东省信访局、河南省信访局,并先后4次与两省工作人员沟通,跟踪受理办理情况。两省接到信访事项后,立即分别电话联系信访人,并与相关部门沟通情况,了解档案邮寄渠道、路线,查找历史记录,协调山东省和济宁市人社部门从当年接收的毕业生档案中逐件查找。经过各部门多方协作,在网上信访仅4天后,5月25日,信访人失踪了4年的档案即被找回。

   信访人在接受电话回访和进行满意度评价时,均表示非常满意。“最多访一次”改革对登记、办理、回访、督查、考核、问责等环节提出了明确的工作要求,强调加强与群众的沟通,进一步提高信访事项受理办理质量和效率,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   

      来源:根据澎湃新闻、人民日报综合整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信了这些,我变脑瘫 (网摘)